新聞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信息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25-06-30
獨特資源優勢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建平縣位于遼寧省西部,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建平縣地下礦產種類繁多,已探明的有益礦藏55種,其中非金屬礦藏28種。膨潤土、珍珠巖、硅灰石、花崗巖等非金屬礦藏儲量大、質量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為非金屬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源基礎。2024年,建平縣非金屬新材料產業中,僅膨潤土產品產值達45億元。
建平縣被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膨潤土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膨潤土之鄉”稱號,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萬能土”產區。作為全球膨潤土資源的“壓艙石”,目前建平縣已探明膨潤土儲量2.5億噸,遠景儲量超10億噸,相當于全球現有探明儲量的1/6。
建平縣豐富的膨潤土資源,源自其獨特的地質演化史。早在侏羅紀時期,建平縣區域內的火山活動頻繁,噴發出來的玻璃質熔巖流經過風化、蝕變等地質作用,在特定區域逐漸沉積,形成膨潤土礦床。建平縣所處的北緯40°至北緯45°特定區域,這條緯度帶上還有美國懷俄明州、土耳其卡贊等全球頂級膨潤土產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促進了蒙脫石等黏土礦物的形成,造就了建平縣膨潤土“高蒙脫石含量(平均75%以上)、低重金屬雜質、強吸附性能”的獨特品質。
建平縣膨潤土資源主要分布在沙海、青峰山、小塘等鄉鎮,其中,沙海鎮膨潤土礦田面積達86平方公里,礦層平均厚度15米,是亞洲最大的單一膨潤土礦床。
建平縣還有“膨潤土博物館”的美譽,區域內的膨潤土類型多達1000余種,土樣色澤多達7種,涵蓋鈣基、鈉基全品類,其中鈉基膨潤土占比達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可直接用于高端鑄造、醫藥載體等領域,無須復雜改性工藝。
產業轉型提升“含金量”“含綠量”
建平縣膨潤土產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產業政策的變化,從傳統的國有經營、集體經營,發展到民營資本和外資的加入,行業規模迅速發展壯大。一批外資企業瞄準建平資源稟賦在沙海鎮設立選礦廠,拉開建平膨潤土產業國際化序幕。此后30余年間,各類企業相繼布局,深度開發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提純技術和管理經驗。目前,全縣擁有膨潤土礦及加工企業57家,年開采能力近100萬立方米。2024年,膨潤土產品產量達608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55.7%;一季度出口185萬噸,產品遠銷歐美、中東等地區。
近年來,建平縣進一步對膨潤土產業鏈再梳理,以鞏固傳統、發展精深為目標,對國家重點支持領域,特別是在環境保護、農藥、化工行業膨潤土制品上,推行“資源+深加工”招商引資模式,加強央地合作,整合礦產資源,規劃建設非金屬新材料產業區,推動膨潤土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過去一噸原礦只能賣百十來元,深加工后附加值翻了幾十倍。”建平縣某深加工企業負責人坦言。從“采原礦”轉向“搞技術”,依托亞洲級礦藏儲量,當地已形成從原礦開采到終端研發的全鏈條模式,產品覆蓋鑄造、化工、醫美、寵物用品等30余個領域。
為促進全縣膨潤土產業更健康發展,建平縣聘請專家常態化深入企業指導幫扶,積極幫助排查薄弱環節,制訂升級整改方案,引導膨潤土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改進工藝路線,推廣高效、低耗、低污染的新型技術和裝備,降低產品單位能耗,全面提升環境績效水平,實現污染減排與行業高質量發展雙贏,持續推動膨潤土企業轉型升級,以數字化、綠色化改造提升產業的“含金量”“含綠量”,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強大動力。
央地合作激活百億級產業集群
2024年8月,中國能源建設集團(以下簡稱“中能建”)總投資52.6億元的膨潤土綠色轉型項目正式啟動,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中國能源建設集團的入局,堪稱建平膨潤土產業升級的里程碑。這家世界500強企業以“重塑全球膨潤土產業格局”為目標,在建平縣展開布局。項目分三期推進:一期投資13.2億元,收購并升級建平本土龍頭企業慧營化工公司,同步建設深加工產業園區和研發中心;二期投資21.8億元,改擴建17條現代化膨潤土材料生產線,打造年產能300萬噸的綠色新材料園區;三期投資17.6億元,建設智能化倉儲物流中心,實現“公鐵水聯運”一體化。
“傳統鑄造用膨潤土附加值約800元/噸,經改性后制成的無機凝膠可達5000元/噸,而用于醫美行業的納米級膨潤土微球售價則高達8萬元/公斤。”中能建項目負責人介紹,“我們的目標是替代進口,打造世界級膨潤土上市公司。”
該項目的實施是建立在產學研合作深度賦能的基礎上。依托中能建綠色建材相關技術團隊,通過膨潤土高端材料研發和推廣,將農業新材料、低碳冶金材料,逐步應用到大農業土壤環境改善、礦山環境治理和新型工業生產等領域。目前,土壤改良劑已在湖北武穴培育成功,通過制備人造土壤,把劣質土地改良成為良田。下一步,擴大各類新材料技術應用場景,全力助力區域生態環境改善。
同時,中能建也將膨潤土加工產業從傳統制造帶入了智慧工廠時代。中能建項目全面應用新能源技術,通過BIPV光伏、分布式風電、光熱儲能等系統,年發電量可達2.52億千瓦時,減少碳排放2.51億噸。在深加工環節,智能化生產線采用AI視覺檢測系統,產品合格率從92%提升至99.5%。利用廢棄礦坑建設的封閉式晾曬倉儲庫,結合物聯網溫濕度監控,徹底解決了露天晾曬的環境污染問題。
中能建的膨潤土產業綠色轉型與升級項目,不僅是對央地合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探索,更是推動建平膨潤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環。
立足貓砂產業拓展寵物經濟賽道
作為工業領域的“萬能土”,膨潤土日漸成為在寵物用品制造領域炙手可熱的“明星”。以膨潤土為基礎原料生產的貓砂產品因吸水性高、成本低、結團迅速,成為全球寵物用品市場的熱銷品。
建平縣搶抓寵物經濟發展機遇,立足膨潤土資源優勢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搶灘“它經濟”高速發展的“新藍海”,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構建更富競爭力的產業體系、更具創造力的產業平臺、更有吸引力的產業生態,全力加快貓砂產業園建設進度,利用現有標準化廠房引入貓砂行業龍頭企業,通過工業地產方式吸引企業集聚發展。截至目前,唯科礦產、天元唯旺礦能源科技(遼寧)有限公司、鴻瑞新材科技(朝陽)有限公司、建平致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貓砂企業相繼進駐產業園,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建平縣鼓勵縣域貓砂企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提高設備自動化程度,優化配方及工藝方案,對生產、庫存、運輸等方面進行精細化管理,將指標較低的膨潤土原料通過工藝的轉化和設備的更新創造出高端貓砂產品。積極引入行業頂尖技術團隊和領域專家,籌建貓砂產業研發中心。由建平縣政府牽頭著力打造集研發、創新和學術交流于一體的研究平臺,聘請國內知名專家組建專家委員會,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鼓勵創新產品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科學制定具有建平特色的貓砂產品標準,引導貓砂產品向高端化、品質化方向發展。
建平縣瞄準貓砂產業鏈的后端和價值鏈高端,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優勢,探索將農產品轉化為寵物食品的新途徑,實現“一產變二產,二產變三產”的現代農業與寵物產業融合發展。同時,以貓砂產業為核心基礎,以寵物食品研發為突破,以寵物醫療、美容和用品等相關產業為支撐,打造完整優質的寵物用品產業生態圈。
“背靠建平雄厚的資源優勢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加之我們擁有全球先進的貓砂生產技術、全球領先的生態健康礦物貓砂生產基地,產品行銷歐美、東南亞等重要貓砂市場,企業發展信心十足。”天元唯旺礦能源科技(遼寧)有限公司總經理吳英說。
非金屬材料產業園未來可期
“貓砂只是膨潤土加工產業的冰山一角,我們更要在非金屬新材料領域開疆拓土,以全產業鏈布局打造世界級非金屬新材料產業高地。”朝陽建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武國航說。
總投資10.2億元的非金屬材料產業園,是建平產業鏈延伸的又一里程碑。產業園分為A、B兩區,A區聚焦貓砂及寵物用品,集聚20家企業,配套研發中心和電商基地;B區位于飛地經濟產業園,專注膨潤土深加工,引入浙江紅宇、鑫和勝達等項目,生產無機凝膠、環保建材等高端產品。目前,產業園已完成土地平整,未來三到五年,這里將成為北方最大的膨潤土深加工基地。
根據園區規劃,2025年一期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產能300萬噸、產值35億元;2027年項目全部入駐后,預計年處理膨潤土800萬噸,生產貓砂500萬噸、改性材料200萬噸,產值將突破百億元。更值得期待的是,園區預留10%用地用于布局前沿產業,如膨潤土基新能源材料(鋰電池負極粘結劑、固態電池電解質)、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為未來十年的發展埋下伏筆。
惠企利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6月6日,在朝陽建平經濟開發區鴻瑞新材科技(朝陽)有限公司,電商主播通過直播平臺向消費者詳細介紹產品特性,為消費者實時解答問題。
“優秀的營商環境和發展條件,讓我們公司決定投資7000余萬元,在建平縣建設貓砂工廠項目,目前已進入試生產階段,主要生產精高端貓砂,預計年產量10萬余噸,實現產值8000余萬元。”鴻瑞新材料科技(朝陽)有限公司經理武登軍說。
近年來,建平縣始終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瞄準行業發展最新方向,持續優化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服務保障能力,全力推進營商環境數字化建設,不斷開闊惠企利企服務新視野,讓營商環境更有溫度。
為切實維護膨潤土企業利益,推動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建平縣綜合運用市場、法律和行政等多種手段,科學、精準調控膨潤土資源供給,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盜采等行為,有效維護膨潤土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穩定和提升了產品價格,提高了膨潤土資源高效利用水平,堅定了膨潤土企業延長產業鏈條的信心。同時還有效拉動域外資本的進入,近期,域外1家企業進駐建平投資建廠,8家域外加工企業與建平縣域內企業開展合作生產。
建平縣做實“項目管家”制度,聚焦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堅持需求導向,為產業配備項目管家,全力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力推進“雙進雙促”專項行動。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干部在推進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助企紓困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縣開展“領導干部進園區進企業服務振興新突破”專項行動。完善營商環境建設監督機制,聘請貓砂行業企業家代表作為市級營商環境監督員,在開展營商環境監督的同時,收集全縣貓砂產業對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建議,真正發揮政府與貓砂企業之間的紐帶作用。
建平縣持續暢通政企交流“直通車”,不斷提升12345平臺涉企案件處理質效,對各類涉企問題線索甄別核實,逐一建立臺賬清單,實行分類管理、分級處置,全力化解群眾和膨潤土企業之間的矛盾,保障貓砂企業平穩運行。年初以來,平臺推動化解86起糾紛,切實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
“促進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我們在發展貓砂產業的同時,堅持把發展電商產業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采取多項舉措,探索電商產業發展之路。”朝陽建平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郭瑞錚說。
建平縣召開貓砂產業項目推介會,舉辦貓砂行業跨境電商分享交流活動,組織開展貓砂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貓砂產業宣傳推介動員會議……全縣干部群眾紛紛加入“宣傳家鄉、推介產品”的活動中,當地志愿者經常性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地方“網紅”“達人”助力活動,新媒體創作愛好者走進貓砂企業,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進行推介。群眾的熱心參與,以及多種活動形式加大了建平貓砂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不斷提升當地貓砂品牌的知名度。
建平縣積極籌備寵物經濟大會,通過系列活動吸引全球寵物經濟目光聚焦建平。邀請抖音、小紅書等電商平臺參會,開拓線上渠道,打造銷售專區;組織至少10家優質貓砂及寵物經濟企業簽約,豐富產業業態;與至少3家物流企業合作,在園區建寵物用品物流倉,打通國內快遞通道。
向世界遞出“膨潤土名片”
從“資源依賴”到“創新驅動”,建平發展轉型之路愈發清晰。建平的區位價值正在重塑。作為遼寧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的“大門”,這里距北京450公里、距沈陽300公里,長深高速、京沈高鐵穿境而過,赤喀高鐵聯絡線將建平融入北京“2小時經濟圈”。建平縣正依托這一優勢,打造“京津冀研發+建平轉化”“東北生產+全國銷售”的跨區域協作模式。
從礦山修復到農業革命。以中能建研發的土壤修復劑為起點,建平正著力在研發膨潤土基農業新材料,用于鹽堿地改良和在礦山生態修復上尋求突破。
從東北亞到全球布局。依托毗鄰京津冀、輻射俄羅斯的區位優勢,建平縣計劃通過企業聯動打通對俄貿易通道;與北美寵物協會合作,推動貓砂產品進入沃爾瑪、PetSmart等連鎖超市。
資源型地區轉型的“建平范式”。建平縣的實踐,為全國資源型縣域提供了轉型樣本。以資源為基但不依賴資源,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將單一礦產資源轉化為多元產業優勢;以創新為魂,用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在“存量”中挖“增量”;以開放為勢,借勢央企、外企、民企“三資”聯動,構建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產業格局。
當傳統礦業遇上新質生產力,當“礦產之鄉”擁抱寵物經濟,建平縣用“資源+創新”的雙輪驅動,在遼西北大地掀起一場靜悄悄的產業革命,成為建平縣落實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的生動實踐。這里的故事,不僅是東北振興的縮影,更為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未來,這座膨潤土之城,將繼續以“土”為媒,向世界傳遞無限可能。